会计论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是如何上的会计这条船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如何上的会计这条船,答案其实好简单:我父亲是会计。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注册审计师。

(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5年合并)。

桀骜不驯如我,也得落入这样的套路。

父母对我们的控制和影响,绝对不只是基因这一个因素,我们大多数人终究还是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径走人生,即使你很小就离家出走浪迹天涯。父母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等到他们死去,他们的影响都不会消失:他们——活在我们的生命里。

我小时候有很多“高尚”的理想:比如做个科学家、*医、老师、警察…甚至连做个诸如木匠这种手艺人都想过了,也没有想过要做个会计。

为了没有会计的那些理想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挣扎,但是一直没成功。即使到今天,显然大势已去,我还在想尝试。

我是从理科考进大学的,开始也不是学会计的,就是学着学着,学校觉得我们的原专业不够实用,为了就业让我们加修一个方向。因为不懂怎么选择,就去问父母。你懂的,只要你问了人家,那就是主动接受影响,也就逃不了“子承父业”的命。父亲让我加修“工业会计”的方向,我对“会计专业”很无感,一心只想工作、挣钱、独立,加修啥不重要。

命运最有趣的地方是:它从来不按谁写的剧本进行。大学毕业我就失业了,不是因为会计专业,而是那场著名的运动。应了那句歌词“终点又回到起点”,我滚回了老家县城,带着一大堆考研资料,准备再次考出去。

当然,命运更不会按照你的梦想来演进。我还没正式进入考研的复习状态,机会就驾着“工业会计”这片云从天而降了:我得以进入一家中央直属事业单位,顺利地当上了会计。

在这个事业单位,我做过财务会计、工程项目审计和质量管理三种工作。单位级别很好,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无论大福利(分房子)还是小福利(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东西都发过)都好得让周围人眼红,加上会计这种管着钱的岗位,让父母满意得无话可说。我猜他们那几年的每天晚上都睡得很安稳,因为我感觉他们听到我辞职消息的震惊,就象晴天霹雳一样。

那一年,我26岁。父亲很遗憾地说:“你就这样放弃了国家干部的身份?”

我是从单位的质量管理岗位辞职,去广东一家合资的电子行业企业打工的。走之前,单位一把手找我谈话,按照他的描画,我32岁就能在单位晋升到总经济师的位置。我那时处于执著地要发现自己的阶段,只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至于想要什么并不清楚。兜了一圈,换个单位又做回了会计,真正的“工业会计”。

在广东的公司工作了一年,我发现自己不喜欢做会计,于是决定去大学谋一份教职试试。及至站在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嗯!这是我想要的工作!

然而,我不得不继续学习会计,因为除了会计我没什么能教给别人。

那一年,我27岁。父亲长出了一口气,说:“好好安心教书,不要再折腾了。”

进入高校的第二年,原公司的副总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做CEO,打电话邀我加盟他们的事业,我拒绝了。第三年,原公司的CEO,打电话2小时,希望我回去担担当重任,并给我描画了一副个人财富蓝图,来“诱惑”我,我也拒绝了。彼时,我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了。

后来,我读了非会计专业的硕士,之后想考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博士。为此,我专门到华东师范大学见了一位老师。老师在肯定了我的梦想的同时,指出我专业教育背景与心理学博士的差距,建议我将心理学、教育学作为业余爱好不断地学习下去。

就这样,我回头考会计学的博士,再次南下广州读书。算是宣告了我的职业生涯从此与会计白头到老、永不分离。

那一年,我36岁。父亲无比忧虑地说:“怎么又辞职了?!”

博士毕业换了个大学,没有悬念地继续教会计,再没有让父亲为我的工作担心了。年父亲去世,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他注册审计师证书,会计讲师聘书,他发表的会计方面的专业论文,我禁不住感慨:我安身立命之本的会计原来是“遗传”的。

再说句题外话:回顾几十年来辞职、求职、求学、再求职,我好像没怎么焦虑过,即使在失业滚回老家的时候,也没觉得就走投无路了。一个最可能的原因:过去的那些年是个诱惑相对较少的好时代。如果换在现在,我想恐怕只有上帝才能赶走焦虑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