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夷陵好人"到"雷锋传人"——湖北宜昌"学雷锋"活动成为常态化行动
新华宜昌3月1日电(刘紫凌、冯国栋)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古称夷陵的湖北省宜昌市,水美山美人更美。从退休老人迟德志寒江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到民营企业家张宗淮捐巨资兴修家乡水利;从护士*丽丹为救助白血病患者提前给儿子断奶,到民警王劲松挡刀护民被刺9刀……今年头两个月来,宜昌就有一批“活雷锋”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扬。
宜昌市既不是雷锋出生地,又不是雷锋工作生活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说,“学雷锋”在宜昌有着良好传统和社会基础。宜昌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一直坚持以“文”化“人”,注重用雷锋精神育人、树人,进而带人、传人,使得“夷陵好人”“雷锋传人”不断涌现。
全国首个“学雷锋协会”资助8万多人
2003年9月,宜昌10名全国劳模发起建立我国首个“学雷锋协会”。成立伊始,宜昌市领导带头加入,协会便组织开展“学雷锋真情进万家”活动,在宜昌城区设立10个捐赠接受点,不到20天就为边远的贫困村募集到3万多件衣被和1000多册科技书籍。
“学雷锋协会”会长李广佳说,协会经常开展活动,目前已有会员单位135个,会员12万多人,遍及全国各地。其间协会共募集各类物资628108件,8万多人受到资助。
“感谢爷爷6年来对我的资助。您的爱心时刻温暖着我。向您遥致一声新年的问候和祝福!”春节前夕,宜昌市民薛光甲收到远在鄂州的残疾人汪琴琴发来的短信。‵
薛光甲今年73岁,是“学雷锋协会”会员。13年前,他从工厂退休后,一个人过着俭朴生活。有朋友送给他一个收音机解闷,薛光甲风趣地说:“这是我唯一的家电。”
尽管生活俭朴,薛光甲在了解到鄂州残疾人汪琴琴的情况后,连续6年每个月都给她汇去60元钱。他说,给有困难的人帮助,是他“最幸福的事”。
2011年11月,月收入仅1300元的服务员龚金华在独自清理宾馆房间时,发现一个装有3万元现金的文件包,她四处寻找失主并分文不差地还给了失主。
2011年11月,在火车站公厕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朱礼福捡到一个棕色皮包,里面竟有16万元的存折等重要物品。警民联手几经周折,最终通过一份合同书找到了失主。
龚金华、朱礼福也是“学雷锋协会”的会员,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会员们的感召下,宜昌很多市民参与“学雷锋协会”的活动。他们义卖报纸,把所得捐给三峡大学的贫困学生;他们在山上建“雷锋林”,坚持义务植树;他们救助流浪街头的残疾人、辍学儿童……
[1][2][3]下一页一个个“夷陵好人”都是“雷锋传人”
李广佳是家喻户晓的“夷陵好人”,是宜昌“学雷锋”的一面旗帜。
1964年,18岁的李广佳参*成为“爱民模范”谢臣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员。当时全国和全*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学雷锋、学谢臣活动。
1965年夏,河北易县发生水灾,李广佳首次以“谢臣”的名字寄去30元钱,从此开始了他的“谢臣”之旅。
1985年,身为“谢臣营”营长的李广佳转业回到宜昌,继续隐姓埋名扶贫济困,累计捐款15万多元。
谁是“谢臣”?1996年初,宜昌市委成立专门调查组寻访“谢臣”。历经一年多艰难细致的寻找,“谢臣”才浮出水面——他就是宜昌市机电设备公司保卫科长李广佳。
如今,李广佳在学雷锋的道路上已走过了48个年头。
近年来,宜昌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夷陵好人”层出不穷。今年来,宜昌就有多个典型人物感动荆楚、传扬全国。
今年1月31日下午,国家电湖北宜昌供电公司六旬退休职工迟德志在路见两名儿童坠江的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跳入寒江救人。这位老人患有关节炎、肩周炎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他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跳江救人对他是非常危险的事,但他多年来数次跳江救落水者。
2月3日,老*员、民营企业家张宗淮的事迹见诸报端:他4年捐资700万元左右,为三峡坝区的乐天溪镇唐家坝村修筑河堤约3公里,保护农田100多亩;新建生物慢滤供水工程7处,解决千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排水沟渠10条500米,消除了唐家坝村多年来的防洪隐患。
2月8日,宜昌民警王劲松出警调解纠纷时,在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以身挡刀,舍身护民,结果被刺中9刀身负重伤,至今仍在医院救治。
2月13日,宜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丽丹提前给儿子断奶,为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儿子断奶后免疫力下降染上肺炎,一病就是一个多月,也没能动摇她“断奶救人”的决心。
一个个“夷陵好人”,都是“雷锋传人”,正是他们用实际行动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近年来,宜昌先后涌现出了上山种天麻8年还公债的“偿债支书”李国楚、退休20多年坚持义务传授种棉技术的“农民义工”李文英、利用络为贫困孩子募集助学基金的“英子姐姐”刘发英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前一页[1][2][3]下一页学雷锋“活动”正变成社会自觉“行动”
“学雷锋的资料如此丰富,学雷锋的氛围也这么浓厚,这个学校很不简单。”日前,雷锋生前战友、77岁的赵明才来到名扬荆楚的宜昌市雷锋中学,久久伫立在雷锋铜像前,神情庄重地三鞠躬。
宜昌雷锋中学是全国继抚顺和长沙后的第三所雷锋中学。学校用雷锋精神育人,用雷锋品牌立校,用英模名字为班级命名;将雷锋生前的战友请到学校作报告,为学生们树立起“精神偶像”;开展传唱雷锋歌曲、续写雷锋日记、“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这所农民工子女占86%的学校办得生机勃勃,成为“全国德育教育名校”。
宜昌万达社区是个远近闻名的“雷锋社区”。社区*支部书记余卫星向讲述了一个故事:每年的1月7日,总会有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来到社区,掏出500元钱交给余卫星,通过他对辖区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献一点爱心。每当问及老人的姓名时,老人摆摆手说:“我是一名老*员,为那些贫困的群众表示自己的一点爱心是应该的。”这份爱心已经献了10个年头了。
2005年初,宜昌诞生了第一支优质服务出租车队——雷锋精神示范车。这支由40台优质服务车和72名驾驶员组成的车队,车身上张贴着雷锋的头像,司机身着整洁统一的服装,以诚信服务无投诉、安全行车零事故为标准,以弘扬雷锋精神为宗旨,穿行在宜昌的大街小巷,涌现出一批出租车驾驶员先进典型,影响了整个出租车行业,成为宜昌一张流动的名片。
在弘扬雷锋精神方面有着良好基础和浓厚氛围的宜昌,“学雷锋”早已不是群众被动参加的纪念活动,而是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一种自觉行动。
前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