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关于政治成本的有关问题
TUhjnbcbe - 2024/2/26 17:01:00
治疗白癜风中药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499572.html

关于*治成本的有关问题

20多年前,在南开大学*治学系读书,自不量力,将硕士论文题目定为《*治成本问题研究》,至今还被老同学们嘲笑,乃至传到工作的单位。记得当时一位同事说见到我的一位同学了,说出了名字,但我的确没有印象。同事说,提到我的名字,对方立即说:你说的那个某某。啊,我知道,就是在论文答辩时公开说自己论文还没有写完的那位。没想到他的论文还通过了。你说是不是你的同学?

我这才相信,这是我的亲同学,只是他比我低一级,所有我没有印象。但他说的,的确是事实。尽管我的硕士论文写了近十万字,但还没有说清楚是究竟在说什么,提纲也只做了一半。因时间到了交给导师,导师笑笑,就这样答辩吧。没想到成为低年级同学们流传甚广的一个笑话。当然,我也臭名远扬了。只到现在,我对这篇论文,也没有写完。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太笨蛋。

今天,突然想要摘要出来。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

不为什么,只是偶尔想起罢了。

关于*治成本的有关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从事的每一项*治活动,都要付出成本——为了争取民主、平等,有时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效率;为了获得自由,有人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命等。美国的一个*治学家曾经说过,*治并不是寻求免费午餐的庇护所,在*治中所花的代价,可能比在经济中要严重得多。那么,*治家依照什么样的成本规则采取*治行动?*治家衡量自己或集团*治行为的成本时考虑的相关的因素是什么?*治成本将怎样计算?

一、*治成本概念成立的两个假设

成本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成本是在生产与管理过程中的耗费。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好坏。当我们把成本理论引入*治领域,*治成本必将成为一个基本范畴。如果*治成本概念成立,它本身应包含这样两个假设:

假设一:在*治领域,存在*治生产者;为生产出*治产品供*治消费者使用,必须有生产投入与产出。把这个假设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述出来,即存在一个“*治工厂”。*治生产者就是*治家,*治消费者是广大的民众。但*治这座工厂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治学者们则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美国的*治学者罗兰·彭诺克认为安全、正义、自由和福利是*治产品;阿尔蒙德等人认为,*治产品分为体系产品、过程产品、*策产品三类,每类产品细分,可以分为国内产品与国际产品两类。(参见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比较*治学:体系、过程和方法》,曹沛霖、郑世平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年版)

假设二:*治生产者都是理性的人,他们的*治行为都是理性的,在*治活动过程中追求*治成果最大化。这个假设对*治成本至关重要。判断*治成本的大小,是由*治成果的价值与*治成本之间的比率决定的。每个*治行动者,从理论说都会追求自身*治成果价值的最大化,尽管在现实中有些*治家或**总是宣称自己不是为了追求自己或本*派的最大利益,而是为所有人包括*敌谋福利。

这两个假设是*治成本成立的必要前提。但假设是否成立,显然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事实与理由对这两个假设进行反驳。

比如说假设一,我们可以指责这是经济理论在*治领域中的庸俗类比,因为在*治领域,并在存在所谓的工厂,也不存在所谓的投入、产出等商业味道很浓的东西。大部分*治活动的目的不是追求经济上的赢利,而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再分配,确立公正、平等的社会关系。有的经济原则明显不能代替*治原则,如中国共产*就明确表示,拒斥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侵入组织及个人关系之中。

至于假设二,我们同样能够找到许多例证证明它不成立。比如说在强调个人价值高于一切的社会,仍然有的人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治信念,放弃生的机会,义无返顾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显然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至于*治活动中的非理性现象,也比比皆是。

*治成本概念是否成立,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成本是可以计算的,但由于*治产品如公平、正义、福利等涉及到人类价值观,它们之间不存在通约性,计算起来十分困难。正如阿尔蒙德等人所说:“在*治学中,无法把自由的单位转换成安全或福利的单位,而且,由于*治常常最终涉及到强制和在很大规模上涉及到生命本身。因此必须承认,人们永远不可能计算出一项以人类的生命为代价而获得的*治产品的价值。”

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否定*治成本成立的理由,我们必须肯定,用成本的观点来分析*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每一个*治活动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或国家,对自己所从事的*治活动的成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量减少社会的损耗,节省社会和*治资源,增加*治行为的理性程度。可以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也是为了分析能够进行下去,在没有充分的理由否定这两个假设之前,我们假定这两个假设是成立的。

二、关于*治资源的供求规律

*治资源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在*治活动中所利用的物质性的资源,如*治活动中所需要的物力、财力、人力支持,也包括非物质性的资源,如**、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个人的素质与从*的技巧等。从供求关系上来说,在特定的*治活动中,*治资源具有这样的规律:

一是*治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我们可以说,*治资源是无限的,无论何时何地的*治活动,都没有也不可能把当时存在的*治资源充分地调动起来。但对特定的*治活动主体来说,由于历史或社会条件的限制,他们所拥有的*治资源是有限。也正因为如此,德国、日本、韩国的*治家都曝出了收取*治黑金的丑闻;美国每次总统选举中总有一部分人因为资金不足而退出竞选。

二是*治活动主体对*治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主要是由人类的欲望或者说是人们对*治产品需求的无限性决定的。一方面,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对同一个*治产品有无数人需求。在民主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公开的竞争去夺取,而在非民主的社会,可能演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治斗争。另一方面,人们从事*治活动,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种*治资源,很可能同时需要许多*治资源。为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治产品,他们会争取更多的*治资源,以便自己在*治活动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三是*治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对*治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治活动主体在从事*治活动时必须制定适当的*策、方法与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治资源,力争用最小的*治成本,获取最大的*治效益。

三、计算*治出成本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治成本是*治活动主体在*治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和消耗的*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的总和,我们可以从*治资源入手,对计算*治成本所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计算*治成本在经济性成本方面所考虑的因素。*治现象与经济现象密切相联,任何*治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治资金来支持,而*治直接为经济服务。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在《*治与市场》一书中明确指出:“在世界上所有的*治制度中,大部分*治是经济性,而大部分经济也是*治性的。”就一个具体的*治活动来说,在经济性方面计算*治成本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交替费用。大部分*治活动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么是对原有的*治活动的否定,要么是对之的修正或继承。新的*治活动取代旧的*治活动必然使原有的*治活动的收益造成损耗,这就是所谓的交替费用。交替费用在*策成本中十分明显。

二是准备费用。是指为了*治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所必须花费的费用,它包括*治活动计划制定、方案选择所花费的费用,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所花费的费用等。

三是执行费用。是指*治活动进行过程中所必须花费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总和。这是经济性成本的主要部分。

在经济学的带动下,*治的经济性成本研究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国家的预算制度改革是最热门的课题,当时提出的一些措施能很好地计算出*治的经济性成本。比如说绩效预算就是把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方法应用于*府预算管理而形成的一种预算制度。阿伦·希克则认为:“绩效预算导致各种关于工作——成本测量的尝试,其中用的最多而作用最小的一种,是由行*管理人员收集起来用于说明其追加资金需求的详细的工作量统计。绩效预算试图更加精确地把科学管理和成本会计技术应用于工作设计和生产率标准设置上,所有这些应用,对负有操作和监督责任的管理者确实是有用的,但对那些决定组织目标和使命的高层官员则几乎无用,甚至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吴佩纶:《当代西方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改革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二,计算*治成本在社会性成本方面所考虑的因素。*治的社会性成本是指*治所使用的社会资源,或者说是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社会性成本包括价值、态度、道德、观念、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由于人的价值观处于不同的层次之上,每个人的世界观又各有不同,人们对*治的社会成本的评估也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评估*治的社会性成本,一般来说是以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为依据。我们以行*管理为例,行*管理以国家的行*权力为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很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决定着社会的现在和未来。*府官员在依法行*时,*治的经济性成本只是官员手中可资利用的物质手段,而社会性成本则是高层官员们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只有具备战略眼光的人才能真正评估出社会成本的高低。假如*治的社会成本过高,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就会影响*治的效率和效用,严重的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社会性方面来考虑,*治成本与*治收益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心理的承受力问题。社会心理承受力是指国民对社会变动的心理适应和反应的能力,是个体心理承受能力的总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分为理解能力、应激能力、耐压能力、平衡能力。由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把握它比较困难,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在*治生活中起着作用。如不充分考虑社会心理承受力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很可能使*治目标扭曲与变形,甚至使之朝预定目标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样就会极大地增加*治成本,减少*治收益。

其次是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稳定与发展是*治家考虑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治产品的消费者考虑*治成本与收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最后一部分我们专门对此进行分析。

第三,计算*治成本在*治性成本方面考虑的因素。*治的*治性成本是指*治所利用和消耗的纯粹*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性成本的延伸。*治性成本最关键的是民心成本,它包括民众的支持程度、参与程度等。在现代西方国家,*治直接同*派利益挂钩,评估*治的*治性成本,可以用群众的支持率作为标准。支持率低,则*治的*治性成本高,严重的会影响**的形象,关系到**是否可以继续执*。支持率高,所付出的*治成本就低,*府就会保持稳定,执**的地位也就不会动摇。从*治性方面来考虑,*治成本与*治收益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民众的参与和服从。参与和服从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推进理想*策的制定与实现。参与把各种重要的*治问题带进*治过程,并且支持友好的结盟,能够有效地参与*治决策的人,会得到一种*治功效感、影响感和尊严感。服从从狭义上理解是守法公民和臣民的行动,他们因实际性和恫吓性的制裁而循规蹈矩。在*治行为中,服从的意义超出了这种狭义的和手段性的理解,*治行为主体可以通过发掘履行职责和信守义务的道德价值而达到服从的目的。对一项*治产品,参与的人在公民中所占的比例大,服从的人多,其*治成本就少,而*治收益就多。反之,*治成本就大。

安全状况。一般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以及公共安宁与秩序。一个*治行为或*治产品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安全需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自由状况。自由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这里主要是指保护各种活动领域,保护私生活不受外来干扰的权利。

客观地说,参与和服从、自由与安全在*治行为中并不是一致的。参与程度高并不总意味着服从的程度高;而安全与自由有时则可相互转换:有时不得不以安全换取自由或用自由换取安全。

四、评估*治成本的具体路径

评价*治成本的高低,首先考虑的是*治行为实施后的*治效果。*治收益与*治成本的比较,就是*治效果。即

*治效果=*治收益:*治成本

对任何*治行为或*治方案的评估都可能产生三种情况,即*治效果大于1、*治效果小于1、*治效果等于1。根据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我们当然希望*治效果大于1。

提高*治效果的可能性有五种:

1、在*治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减少*治成本;

2、在*治成本一定情况下提高*治收益;

3、二者都增加,但*治收益增加的幅度比*治成本增加的幅度大;

4、二者都减少,但*治成本减少的幅度大;

5、*治收益增加,*治成本减少。

对同一个*治行为的*治成本从*治性、社会性、经济性三个角度考虑,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济性成本比较高,而*治性或社会性成本却比较低;或者*治性成本比较高,而经济性成本、社会性成本比较低。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关键要看这项*治活动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要看*治活动主体所追求的是*治上的效果还是社会上或经济上的效果。当我们把三者综合在一起时,根据其重点确定每方面的成本在总体成本中的权数,再作整体的权衡。

用*治效果来评价*治成本的大小,这是从*治活动本身来评价的。由于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计算出它的收益,即使计算出来,意义也不大。比如说边境地区的冲突,为了一两寸土地,两国之间不惜大动干戈,耗费的物力、财力都十分庞大,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说,成本十分大而收益十分小,但它涉及到国家的尊严问题,大部分民众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同样是土地问题、尊严问题,在某些条件下,有时*治家却选择放弃,比如说解放战争时共产*放弃圣地延安,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放弃大片土地,从现在历史学家的评价来看,人们同样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在*治活动中,*治活动主体面临的选择不可能只有唯一的一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对*治成本进行分析。

机会成本又称为影子成本,是指为选择某种*治行为而放弃其它*治行为的收益。当我们选择某一方案而必须放弃其它的方案时,如果其它的方案带来的收益会更大,则是不应该的。在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时,机会成本小的方案是最优方案。应用机会成本的范畴,我们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选择社会主义而不选择资本主义,我们今天为什么放弃计划经济而选择市场经济等重大问题。

运用机会成本分析*治成本,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首先,相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处在同一范围内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可以比较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而为什么不选择资本主义制度,却不能比较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却不选择计划经济,因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涉及到国家的性质,而计划经济只能同市场经济相比较,它不涉及到国家的性质,只涉及到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具体方式。其次,相比较的对象或方案之间,必须是选择一个而必须放弃另一个。假如有多选的可能,用机会成本进行比较就没有意义。此外,在评价不同的对象时,由于*治成本涉及到价值问题,所以,价值标准必须是同一的,我们不能用不同的价值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对象。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政治成本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