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汉江第一隧”正式通车!10月31日,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参与投资建设的国内整体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建成通车。
襄阳东津新区出入口。通讯员供图
该隧道是连接襄阳市东津新区与樊城老城区的一条快速通道,途经城市“绿心”鱼梁洲,全长5.4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线设计时速60公里。
襄阳东津新区出入口俯瞰。通讯员供图
项目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总体采用隧道结构,其中明挖暗埋隧道长4.03公里,明挖敞开隧道长0.36公里,两次下穿汉江的沉管隧道长1.01公里,是千里汉江第一条公路隧道,也是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国内首条沉管隧道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诞生世界及国内“三个最大”“七个首创”,对引领内河沉管隧道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的建成通车,使东津到樊城的行车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实现襄阳内环线、绕城高速与樊城、鱼梁洲、东津新区的快速连接,使外环高速与内环快速路得以有效串联。
项目创新团队与厂家合作攻坚
国产GINA止水带打破国外垄断
隧道内景。通讯员供图
“汉江第一隧”通车的背后,是技术创新与突破。在这一项目上,国内首次采用国产GINA止水带,打破国外垄断。
项目负责人孙晓伟介绍,GINA止水带是沉管隧道实现百年寿命的核心构件,安装于沉管隧道的管节之间,保证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就像保温杯密封圈,通过天然橡胶高弹性和压缩变形的特点,保证沉管隧道百年寿命。可是,过去这种质量优异的止水带生产技术一直被荷兰、日本等少数国家垄断。
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提出,“不能一直依赖进口,我们要掌握主动权!”
襄阳樊城老城区出入口。通讯员供图
项目部的想法得到二航局技术部门的支持,由材料、结构、土木等专业人员组成的7人技术攻坚小组和80余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孙晓伟创新工作室迅速成立,积极同国内厂家开展合作试验。
止水带压缩量是考察沉管隧道能否实现永久密封的核心数值,胶料的硫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压缩量的大小,成为团队首个攻坚点。第23轮试验过后,技术团队成功实现国产止水带硫化参数的精准设计。
隧道内景。通讯员供图
年10月,经过半年的研究试验,国产止水带在湖南株洲进行产品应力松弛、压缩性能和水密封等试验,可满足年使用要求,但是平均衰减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年3月,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性能全部达到国际标准;年5月,3条国产止水带首次亮相,成功应用于襄阳东西轴线鱼梁洲沉管隧道工程。
沉管隧道由东汊米6节沉管和西汊米4节沉管组成,平均单个管节重约2.7万吨,相当于一艘“小型航母”。传统的工法下,要保证如此规模混凝土结构管节表面无裂缝、管节内部不变形,其预制周期远超施工计划。
项目团队创新提出整体式管节移动工厂法预制技术,通过底板、侧墙、顶板钢筋绑扎、浇筑、养护五个分厂同步流水作业,实现整体式管节的全断面顺序浇筑,大幅缩短工期,同时有效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
沉管浮运安装期间,自主研发的沉管施工全过程信息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调控沉管下沉过程中的姿态,完美实现沉管管节在汉江水下25米最深处,对接接头偏移不超过20毫米,轴线偏差不超过50毫米的高精度对接目标。(长江日报记者龚萍通讯员向昌文陈雅林王野)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