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在东华大学,今天的主角是她
TUhjnbcbe - 2024/8/1 20:35:00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

亲爱的东华女神们

节日快乐!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奋战在疫情防控、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条战线的广大女教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东华大学70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大女教职工坚持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敬业爱生、无私奉献,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立足新发展阶段,希望广大女教职工以新担当建功新时代,以聚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在“奋进东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中,共同绘就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

今天,一起来看看

在过去的一年里砥砺奋进的

东华女教师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

感谢、祝福!

三八红旗集体

服装设计与工程系

服装设计与工程系于年成立,现有专职教师28名,其中女教师19人,占比68%。在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中,女教师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教师团队两获“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连续多年圆满完成援疆任务。系部所取得的成绩与女教师凝心聚力、创先争优、和谐协作密不可分,充分展现了当代女性集体的精神风貌,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会计学课程思政领航团队

新时代德才兼备有情怀的会计学课程思政领航团队由12位教师组成,包括1位博士生导师和11位硕士生导师,其中有女教师9位,并有1位教师获得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荣誉。她们团结友爱,勇于承担;她们不忘初心,教书育人;她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多年来,她们肩负着立德树人使命,深耕于人才培养工作一线,取得显著成果和成效。

教务处

教务处是一支积极主动、团结一心、敢担当、有作为的一线工作队伍,女教师占比64%。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各环节扎实推进基础工作。以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双一流本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落实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

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现有教师14名,女教师8名,致力于全校理工科专业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及学院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年实验人时数近2万。创立NUEDC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百余项。中心教师在完成实验教学及实验室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提升教学指导能力,主持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几十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发表教改论文五十余篇;出版实验教材多部,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中心获评“年东华大学优秀教学管理集体奖”,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优秀组织奖”。

环境工程系党支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党支部现有教师党员26名,其中女性党员14名。创建以来,支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总要求,立足学校和学院实际,以创建目标为支部建设方向,以强化“七个有力”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稳步推动任务落实,切实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学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年6月和12月,支部分别获批上海市教卫委和教育部的“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由专职实验人员及实验课教师组成,全部为女教师。积极实施本硕一体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承担了“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研究生的全部实验教学工作,已成为应用化学系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创新实验、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托。公共实验室所有仪器全部对院内外开放共享,服务全社会。实验室的服务宗旨是用热心温暖师生,用专心提升效率,用细心优化标准,用耐心延伸服务。

纺织学院办公室

纺织学院办公室全体成员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积极主动服务于学院的党建、学科、教学、科研和其它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团结协作,坚决贯彻“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的理念,以高效、细致、全面的标准服务师生,努力建设成为“强学习、讲实效;强服务、讲奉献;强创新、讲进取”的优秀团队。

三八红旗手

张瑞云

纺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行业纺织品设计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纺织品设计与产业经济系主任。长期致力于纺织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各类企业合作项目60余项。近几年取得重要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年入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

钟珂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4年。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甘做人梯,默默奉献,先后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宝钢优秀教师奖和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她坚持科研与教学结合,针对学生特征,围绕所主持的多项国家基金项目因材施教,并指导研究生获“上汽教育杯”作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主动培养后备师资,所指导的多位青年教师均获国家和上海市科学基金及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魏冰

管理学院辅导员,13年来,她秉承“育心育德,笃行拓新,引领大爱情怀”的工作理念,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她创建sunshine微课工作室,利用微传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年,她攻坚克难,指导各类困难学生成功就业。近五年,她获评上海市辅导员年度人物,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等称号,同时在育人中育己,先后获得上海市和全国心理微课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她努力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大爱的思政工作者。

李晋秀

理学院副教授,二十几年来潜心从事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形成一套效果显著的教学风格。她课堂教学效果突出,每年学生评教都稳居学院前列,深受学生爱戴,荣获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年、年、年三次获得东华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作为微积分课程负责人之一,参与的教改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东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韩芳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是神经动力学和智能系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二十余篇。主讲两门本科生课程均荣获上海市精品课程。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委会神经动力学专业组委员。

高晶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纺织学院高技术纺织品系副主任,纺织行业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十年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科技支撑项目等2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和教学成果奖7项。年度荣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传播专家称号。年被评为东华大学国际学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顾雯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讲授多门服装设计类基础课程,以最饱满的热情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年新冠疫情初期,她正在武汉探亲,由于课件等教学材料不在身边,但为了能让课程按时、保质地上线,顾老师连续多天、加班加点完成了课件和课程录播,并在正式开课前制定多个预案以确保课程启动万无一失。任职以来在核心以上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部委级规划教材1本,服装流行趋势研究相关专著2本。

成艳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作上勤勉认真、爱岗敬业、团结同事。以“立德树人”为首要职责,本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理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瞄准世界纤维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材料需求,聚焦“分子设计-纳微结构-宏观组装”跨尺度构筑功能/智能纤维策略,发展在线可视化表征新方法,研发结构功能一体化先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满足其在智能检测、信息安全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

曹宁宁

心理育人工作“温婉的助人者,勤勉的领航人”,既勤勉于专业,是校园里学生喜爱的讲师、咨询师和危机干预者,又精心管理中心的工作,以中心的发展和团队成员的成长为己任,在做深做实中心专业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工作格局。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9年,形成了专业性、应用性和拓展性协调发展的工作理念,系统化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展东华特色的心理育人工作途径,学生咨询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全年人次,中心在专业化管理、咨询成效、教育成效方面扎实推进、稳步提升。

李顺英

体育部副教授,爱岗敬业,热爱教学,工作仔细认真。负责校女子篮球队、女子手球队的训练工作和瑜伽社团、女篮社团的指导。3年来,带领手球队和篮球队分别取得了多项上海市级比赛的前三名。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传授运动专业技能,推动体育文化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锻炼效果事半功倍,发挥体育立德树人的功能。疫情期间,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后练习和指导教工居家锻炼,提醒部门教师防疫打卡,为共同抗疫提供了一份力量。

卢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工作7年,爱岗敬业,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曾获“东华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术前沿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耐心细致。在科研上,主持并完成科研项目1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项目等,在国际主流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光善仪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后生。主要从事光谱分析、荧光传感设计方法及其在环境与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企业合作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4门,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

因为有了阳光,世界变得温暖

因为有了女性,一切变得丰富多彩

全体东华女教师携手

在建功立业中

不断绽放最美芳华

致敬东华最美的“她”们!

来源

东华大学妇委

拍摄

黄晓昭

封面

房雪梦

编辑

王群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东华大学,今天的主角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