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邱慈观ESG实践和ESG投资的区别与重要
TUhjnbcbe - 2024/8/15 2:53:00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www.kstejiao.com/m/

来源:新浪财经

日前,新浪财经ESG频道就ESG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话题,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教授邱慈观进行了对话。本文为访谈实录的第一篇。

新浪财经:ESG的理念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发展,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有所参与,也有一些进展。请问ESG实践(ESGpractice)和ESG投资(ESGinvesting)有何不同?请您从参与者、参与的ESG维度、参与动机、参与成效及挑战等角度,分别进行解析。

邱慈观:首先,针对这题目所言,我做一些梳理。题目说”ESG理念近几年在国内蓬勃发展,国内的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有参与,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这里有两点要厘清,一是有关ESG理念传入国内的时间,二是有关蓬勃发展的真实性。

首先,虽然ESG实践和ESG投资都涉及ESG,但它们是两件事,参与的主体不同,不应混为一谈。ESG实践的参与主体是实体企业,其中有各行各业。ESG投资的参与主体是资产所有人(assetowner,AO)与资产管理人(assetmanager,AM),而实体企业则是被投资方。

依文献记载,ESG实践于年代由欧美跨国企业引入中国,但它当时被称为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CSR崛起于美国,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而美国第一件CSR相关的法律诉讼案――道奇诉福特汽车案,于年发生在美国密歇根州最高法院,由股东(道奇)控诉福特汽车公司用股东的钱做CSR,包括为员工加薪、盖房及优化福利。审理法官判道奇胜诉,表示CSR在一百多年前尚未被社会接受。

CSR发展的历史很曲折,相关著述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看。我推荐一本由几位学者合写、牛津大学出版的专书:TheOxfordHandbook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

简单的说,美国早年的CSR以公益慈善为主,包括慈善捐赠和志愿者服务。年代以后其内容渐趋多样化,先发展社会面的S维度,再发展环境面的E维度,最后发展治理面的G维度,最终形成ESG。国内很多人误解CSR就是慈善捐赠和志愿者服务,其实不是,目前国际主流的CSR实践重点就落在ESG三个维度上,其中包括环境维度下的节能减碳、绿建筑物,社会维度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产品责任,以及治理维度下的董事会薪酬、反贪腐等。至于慈善捐赠和志愿者服务,它们属于S维度,但只是企业社区参与的一部分。

国内第一只CSR基金于年出现,但直到年才出现公开的ESG投资论坛。我本人在海外教了多年ESG投资,年第一次在国内MBA课上讲ESG投资,台下坐的全是金融行业学生,没人知道ESG投资是什么。

另外,从国内学者发表学术论文的时间看,也反映国内启动ESG实践远比ESG投资要早。特别是,以国内CSR为主题所写的英文学术论文,从年代末期就出现于国际知名期刊上,而最近几年出现的频率更高。反之,以国内ESG投资为主题的英文学术论文,至今仍没有。

至于ESG实践及ESG投资是否真的在国内蓬勃发展,这是一个问号。事实上,这方面虽有发展,却未必蓬勃,特别是ESG投资,国内迄今没有一间基金公司是专门致力于ESG金融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而一般基金公司内部也尚未设立专门从事ESG研究的部门或团队。

如何界定ESG?

在步入正题前,我们先对ESG做个界定。各方界定虽然未必相同,但为方便计,我们借用MSCI无形价值评估(intangiblevalueassessment,IVA)的界定。在此,E、S及G是三个支柱(pillars),各支柱下有主题(themes),其下再分为议题(issues),而主题有10个,议题有37个。在E支柱下,有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污染及废弃物、环境机遇等4个主题;在S支柱下,有人力资本、产品责任、利害相关方对立等3个主题;在G支柱下,有公司治理、企业行为等2个主题。至于37个议题,包括碳排放量、能源效率、供应链劳工标准、隐私与数据安全、会计透明性、商业伦理等,相关细节可看下表。

实体企业的ESG实践与金融机构的ESG投资,有何不同?

上面已经说了,两者虽都涉及ESG,但不可把ESG实践和ESG投资混为一谈。ESG实践的参与主体是实体企业,其中有各行业,譬如医药行业、农产品行业、半导体行业、建筑行业等,当然也包括金融行业。另一方面,ESG投资可从它的价值链的上、中、下三端来看。上端为投资人,也就是资产所有人,譬如退休基金、保险公司,甚至散户投资人等。中端是金融中介,也就是资产管理人,其中包括银行、资管公司、基金公司等。下端是被投资方,也就是ESG实践者。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来看就很清楚,企业是ESG实践者,是ESG投资里的被投资方。ESG金融产品是由金融中介开发与设计,其中使用了ESG投资的七大策略:负面筛选法、依公约筛选、同类最佳法、可持续主题投资法、ESG融入法、积极股东法,以及影响力投资。这七种策略发展出来的时间先后不一,从年代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譬如,负面筛选法在年首度由PaxWorldFund推出,同类最佳法于年首度由道琼斯可持续指数推出,而影响力投资一词到年才出现。

七种策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复合使用,由基金经理依产品的设计理念及目标客群而定。譬如,国内由融绿和财新所推出的ESG美好50指数,就把负面筛选法和同类最佳法复合使用,而这种方法很受国内投资人的青睐,理由是同类最佳法颇具”学雷锋”的意义。又譬如,华保绿色主题混合基金针对国内市场兴起的绿色诉求,模仿英国富时指数对”绿色收入”的界定,通过可持续主题式投资策略进行选股。

ESG投资策略分成七种,这是行业的共识,无论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欧盟社会投资论坛(Eurosif)或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都这么界定。ESG行业组织每年还会基于七种策略,分别对基金经理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进行统计。下面这张图是年GSIA对七大策略在全球规模的统计,其中以负面筛选法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最大,ESG融入法次之,积极股东法再次之,而影响力投资的资产规模最小。

就ESG实践而言,所有企业都应该涉及,但企业有行业分类,其ESG的重点关切会依行业特质而不同,而不可能对上面的10个主题、37个议题都同等涉入。譬如,S维度下有”人力资源”这个主题,其下有”供应链劳工标准”的议题,它对制造行业显然是个重要关切,但对媒体行业可能不太相干。又譬如,”隐私和数据安全性”对金融科技行业是重大议题,但对食品行业可能不相切。另外,这表上有”负责任投资”的议题,它是金融行业产品责任的一部分,但和通信行业应该没多大关系。

因此,当实体企业盲目地参与所有的ESG议题时,可能白花精力,对它的财务绩效非但没有正面影响,搞不好还有负面影响。这个论点已获数据支持,而学者也写了几篇相关论文,形成了定论。因此,实体企业应该选择性地参与和行业相关的、会影响其绩效表现的ESG议题。

实体企业应该参与哪些ESG议题,对它才有帮助?

如果这题目里的“帮助“,是指对企业绩效有影响的话,那我们可把所有的ESG议题依据行业归为两类,一类是实质性ESG议题(materialESGissues),另一类是非实质性ESG议题(immaterialESGissues)。实质性ESG议题会对该行下之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影响,而非实质性ESG议题则不会对其财务绩效产生影响。

例如,”供应链劳工标准”对制造行业是个实质性ESG议题,做不好会影响财务绩效,像富士康过去曾发生多起作业员跳楼事件,就是知名案例。但”负责任投资”对富士康就属于非实质性ESG议题,它内部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也没有这方面的涉入。另外,以”隐私和数据安全性”的议题来说,它对农业是非实质性ESG议题,但对金融科技行业、社会媒体行业却是实质性ESG议题,去年脸书因数据外泄而波及财务绩效就是一例。

至于各行业下有那些ESG议题是实质性议题,可持续会计准则理事会(SustainabilityAccountingStandardsBoard,SASB)依据77个行业分类系统做了整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它的
  邱慈观:疫情下债券市场的特别行动
  邱慈观:当前局势下的ESG与影响力投资
  邱慈观:沿着影响力投资的学习曲线前行(.8)
  新浪财经ESG频道系列指数

1
查看完整版本: 邱慈观ESG实践和ESG投资的区别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