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金融人说丨周同恩生命之水奔流不息人民资
TUhjnbcbe - 2025/1/17 19:42:00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周同恩

周同恩:江苏银行杭州分行行长

导语:

日前,江苏银行杭州分行行长周同恩,与其他“到龄”行长一样,告别了为之奋斗大半辈子的岗位;而不一样的是,他把从事经济金融工作44年的经历与经验,浓缩成一篇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容的离别感言。

他才思敏捷,风趣幽默,金句迭出,充满哲理,堪称“人生宝典,业界教科”。

时光的列车,飞驶而过。在不知不觉中,已到了与大家说再见的时候。由于年龄关系,我即将离开为之奋斗、为之感动、为之自豪的江苏银行。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往日的点滴,显得格外清晰。我从事经济金融工作44年,先后在盐城、泰州、连云港、杭州等地任过职。感恩命运的眷顾,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成了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

在杭州工作虽然不足两年,却令我终生难忘。对我的经营理念、改革举措、行事方式等,大家从开始的不够理解,到后来的逐渐领悟,再到上下同欲、和衷共济,并在生活上给予我体贴入微的关照,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感情。在这里,我要由衷地道一声:“有你们,真好”!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我生在农村,长在水乡,祖辈是渔民。从哺育滋养我的小河边出发,沿着一路水脉北上南下,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一步步走到银行高管。这一路,我被多方山水人文所滋养,一路感悟水的智慧、植入水的基因。水,百折不挠、能屈能伸、动力无限、包容润泽,这种境界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人要知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事要懂坚守,持之以恒,方能滴水穿石;做官要有官德,无私有为,唯求润泽一方。

山穷水尽,绝处逢生

我自幼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大学,从水乡、田野中来,在“穷、苦、磨、难”的农村生活中长大。

记得小时候,喝的小河水,住的茅草屋,穿的破旧衣,点的煤油灯。家徒四壁,缺衣少粮,啃过树槐花,吃过桑树枣,咬过苕子头,偶尔吃上一碗大米饭,也成了“节日的奢侈”。一切都靠借(借粮、借钱、借农具、借衣服等)的生活令我记忆犹新。小学时交不起两块钱的学费。初中毕业后,父亲本不让继续上学,最终靠自己勤工俭学读完高中。结婚的全部家当就是两间茅草屋和元债务,每逢下雨便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晚上睡觉只能睡在屋脊下的地面上。直到年,才总算还清所有债务,配齐“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录机)。更为深刻的是,一双一块五毛钱的凉鞋穿了好多年,人生第一双皮鞋是7元钱买的二手货,第一辆自行车是50元买来的二手车,第一件皮夹克是在盐城小商品市场花40元买的,第一件西装是30岁时花30元买布在家里自己做的......家境贫寒,并没有压垮我,而是更加激发了我艰苦奋斗的动力和精神。

记得十一二岁时,就帮母亲一起挣工分;上初中时,父亲身体不好,我作为家里的长子,自然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活累活,肩挑背驮到加工厂加工粮食,放学回家还得做家务和农活,烧饭、养猪、下地、种田样样干。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学过泥瓦匠,挑过大粪、做过苦力,16岁开始,连续三个寒冬去上河工,犹记得第一次上河工的早晨,父母都默默流泪,那场面刻骨铭心,历历在目。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卖过棒冰、磨过豆腐、炸过油条、捉过青蛙,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吓倒我,而是更加增强了我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决心。

记得19岁那年,我得了急性黄疸肝炎,向邻居借了10元钱买中药,结果在回家路上被小偷当“宝贝”偷走,由于没钱看病,“急性”拖成了“慢性”;在创办南郊金融服务社时,到风高浪急的海上找渔民吸储,不慎染上肠炎,病情反复持续了三年,一度以为是肠癌。但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挂盐水都在办公室。正是这种“干好事业改变命运”的渴望,支撑着我顽强拼搏、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念、毅力和品格。

深感人生不易,从“白眼”和“冷眼”中走来,充满了磨难、艰辛和曲折。困难时别人瞧不起“泼冷水”,说我八辈子没出息;成人时,村里人说谁家女儿嫁给我就是扔进河里白养了;当靠自己奋斗刚刚走出来时,又有人匿名举报“泼脏水”。可以说,一路走来,我饱尝了冷嘲热讽的“口水”,忍住了病魔缠身的泪水,流淌着艰苦奋斗的汗水,抵制了糖衣炮弹的“祸水”。总之,曾经历了人磨、事磨、病磨的漫漫苦难岁月。正因为有这种“在冷水中拼搏,在脏水中醒悟,在浑水中思辨”的经历,才让我能“在海水中扬帆,在江水中圆梦”,也才让我在生命中遇到一个个贵人,把握一个个转折、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一个个进步。

饮水思源,永怀感恩

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奔涌向前,身临其境、破浪前行,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俗话说,要想成就人生,需要有“五人”相帮。这就是:贵人相助(组织培养),高人指点,众人支持,亲人理解,本人努力,红心向党。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路贤达的指点,就没有我的成长;没有江苏银行党委的信任和夏平董事长的厚爱,就没有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没有班子成员的支持和广大员工的努力,就没有一起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家人自始至终的理解和本人坚持不懈的奋斗,就无法成就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首先要感谢老村长的关爱。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记得17岁的那个寒冬,我正在河工挑泥,接到村里通知回去做代课教师,那一刻的喜悦心情,绝不亚于买福利彩票中了大奖。一年后当生产队会计,19岁当生产队队长,并做过联队会计、村办企业会计,风里来雨里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农村一干就是8年。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让我更加懂得什么叫珍惜、什么叫感恩,什么叫来之不易。

没有想到,我能从农村到乡镇,鲤鱼跃龙门。25岁那年,我有幸参加了乡镇经管站招聘,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镇政府,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甚感不易、倍加珍惜,坚持早上班、迟下班,每天主动打扫办公室和公共厕所。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余篇。记得当时在乡政府工作时,独当一面地圆满处理了“粮管所收粮风波、收花站扣上缴风波、农民围堵风波”等三起群体性事件,在实践中增强了处理复杂矛盾的自信与能力。历练出真知,敢闯长本事。由于表现出色,进镇政府第一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没有想到,我能从乡镇到县政府,被破格提拔为正科级国家干部。人的命运往往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看能否发现机会、把握机会。80年代末,我白手起家创办了南郊金融服务社。年,我有幸参加区委举办的青年团拜会,会上的发言引起了区委书记重视,不久被破格提拔为正科级国家干部,任盐城郊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投资公司总经理。年,我在市委举办的“我为95发展献计策”座谈会上踊跃发言,得到了市委领导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人说丨周同恩生命之水奔流不息人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