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教你写职称论文第五讲22
TUhjnbcbe - 2020/12/18 19:11:00
甘露聚糖肽说明书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90325/6991700.html
四、修改定稿

职称论文的修改是对初稿所写内容不断加深认识、对初稿表达形式不断优化的选择过程,是论文定稿前必不可少的环节。“论文不厌百回改”,一篇论文只有经过反复认真的修改,才能使论述的问题更深刻、论据更充分、表达更准确、语言更精练。

刀不磨不快,文不改不精。论文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规律和特点的反映,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复杂艰巨,并随着形势、任务和相关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我们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也有一个逐步认识、提高的过程。体现在职称论文的撰写上,就有一个反复研究、不断修改、逐步提高的过程。职称论文的初稿一般比较粗糙,只有经过主题的反复提炼、素材的精心选择、结构的斟酌调整、遣词造句的推敲琢磨,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职称论文,使论文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客观规律。。只有通过多改的实践,才能从中悟出论文的要义,知道什么样的论文该怎么写,哪些地方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同样,职称论文作者只有经过多次修改的实践,才能使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有些初学者,为了赶时机不愿认真修改,甚至连看也不再看一遍,就匆忙发稿,这是对自己、对编审、对读者不负责任的表现。撰写职称论文,揭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目的在于指导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实践。如果对职称论文的初稿不进行认真的推敲、修改,就可能出现观点上的模糊或错误,拿它对外投稿,就是石沉大海,对自己和编辑形成不尊重;拿它来指导财会实践,就会贻误读者,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造成危害。因此,职称论文作者一定要以对读者、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把论文初稿修改好。

(一)修改的内容

修改职称论文初稿的目的,是使论文能够更为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因此,修改时应发现什么问题就修改什么问题,发现哪里有问题就修改哪里,力求达到观点和素材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以下是必须纳入修改范畴的几方面内容。

1.论点

论点是职称论文的灵*,体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是修改论文初稿时应首先注意的问题。职称论文的论点是否正确、深刻,是论文主题能否确立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对论点反复斟酌与推敲,检查全文的论点、各分论点及由它们论证的若干问题是否带有片面性,是否有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围绕论点所进行的调查是否严密,结果是否可靠,结论是否科学。如果发现论点错误或片面、不妥,就要认真纠正和修改。如果无法改补,宁可废弃并重新选题,也不应勉强凑合。

职称论文初稿写出后,作者要通过进一步了解最新有业界态势与信息,对照、检查自己论文的论点是否陈旧、缺乏新意,是否与别人雷同、缺乏深度。如果论文所论证的论点和阐述的观点肤浅而且缺乏创新性,或者已有类似的论文发表,就要对自己论文的论点作出重大修改。

2.素材

职称论文论点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素材的增删;即使论点不必修改,要使论文的观点和素材达到高度统一,对论文初稿中所用素材的检查与必要的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修改素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有观点而缺少素材,或者素材单薄无力,难以证明观点。修改时必须根据论述的需要,增加、补充相关的有力素材;二是素材堆砌太多,不仅使论文显得臃肿,而且会淹没观点。修改时就要勇于“割爱”,对相仿或类似的资料归类合并,删去累赘,保留精华,使论文的素材精练、可靠、适度、丰满,增一显多,减一嫌少;三是素材处理不妥,不能说明观点。有些素材在论文中的位置不恰当,或者不够准确、翔实,不能很好地论证主题。这就要调整素材在论文中的位置,对不够准确、翔实的素材予以核查、修正或更换,使各部分素材遵旨到位,更好地增强论证效果。同时,要注意删除那些空泛、陈旧的素材,换上典型、新颖、有说服力的素材,使之更好地支持论点、表达主题。

3.结构

一篇职称论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内容和形式密不可分。论文其他方面的修改,往往要在结构上反映出来。例如,主题变动了,或某些思想观点有了变化,就必然引起结构上的改变,有的改变还比较大;素材的增删或改换,有时也会涉及结构的变动。因此,修改论文初稿时要从职称论文的全篇着眼,以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论文的主要论点为目的,考虑结构是否需要调整。检查、修改职称论文初稿的结构时,首先要看全篇结构是否符合论文的要求,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是否具备而且得当,是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然后再看结构的各部分安排是否妥当,开头、结尾、段落、层次是否合适。如果全篇结构不当,就将整体框架拆掉,重新组合;如果某一部分欠妥,就要作部分调整,小修小改。此外,还要根据新写职称论文拟投刊物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在论文结构方面进行必要的修改。

4.语言

语言文字的加工、提炼、润色绝不单纯是形式上的修改,而且直接影响论文内容的表达——论文中文字乃至标点的任何改动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内容的变更。要使论文内容表达得更准确,也必须在修改语言时做到字斟句酌。职称论文对语言的要求,首先是准确性,其次才是可读性。修改论文的语言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检查用词是否妥贴、准确,每个句子是否正确地表达了内容;二是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使语言更精练;三是调整或增补文字,使论文中的字、词、句的逻辑关系更紧密,论文内容更充实;四是检查论文的图表格式是否规范,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修改语言时还要特别注意论文标题和文中各级标题的推敲。标题应该切题、新颖、精练、生动,是言简意赅地反映论文内容的逻辑组合。各级标题应该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全篇呼应、互为补充。

有些作者对标点符号很不重视,而实际上标点符号是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检查、斟酌标点的用法并精心修改,是语言修改的应有之义。修改时可用普通话朗读或默读,按论文初稿中的标点停顿并尽可能读出语气,以判断点号用得正确与否。对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使用有时需要反复揣摩,才能根据句子、短语(词组)之间意义联系的紧密程度选择合适的符号。同时,也要认真检查各个标号是否用得准确;标点符号的书写形式、书写位置及占格多少,也要按照国家标准中的规定正确书写.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反复修改,职称论文就可以最终定稿。但定稿之前论文作者还需根据职称论文的规范写作格式,从开头的标题、作者到最后的注释、参考文献,乃至行款格式、文面规范等各个方面,对论文的全部文本再进行一次检查、修改或补充(摘要、关键词、致谢、注释、参考文献一般是论文正文修改完成后才撰写),尽可能保证最终提交发表的论文在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完善,能体现作者的最高水平。同时要统计论文正文的字数,注意其是否与拟投稿期刊对稿件字数的要求相符。目前多数学术刊物要求稿件的字数为~字,太少显得分量不足,太多又往往不受欢迎,所以应尽量把篇幅控制在相关要求之内。

(二)修改的方法

职称论文的修改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遵循修改论文的一般程序,按照论点、素材、结构、语言的顺序,由主到次、由大到小地逐一进行修改。我们知道,处理任何事物都自有其程序,这程序实际上包含对事物规律的认识,顺之则善则成,违之则谬则败。修改初稿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必须先总后分,由大而小;不能只管枝叶,不顾主干。修改的时候要着眼全局,从整体出发,首先抓住思想内容,检查和解决带有根本性的大问题,诸如论点如何、素材怎样。在此前提下,再考虑结构安排、语言文字等具体内容。倘若修改中倒转程序,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曾谈过教训:边写边改,结果改得很细的局部,用功颇多,而最后放到全局衡量,却被整个地删除了。这种苦头,职称论文作者在修改初稿时应尽量避免。

职称论文的具体修改方法很多,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1.整体着眼通篇考虑。如上所述,修改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全稿,注意通篇考虑,从大的方面发现问题,不要被枝节上的毛病纠缠住。大的方面主要指:论文的基本观点、主要论据是否成;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足、有力;论证是否自然、恰当;全文布局是否合理,各个部分是否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大的方面有问题,就要立即进行修改。

2.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在运用第一种方法修改完毕的基础上,对职称论文初稿逐字、逐句、逐段审看,挑瑕疵,找毛病,发现不妥之处及时修改。要想使职称论文文字精练,就要字斟句酌,下决心把那些言之无物、路人皆知的大话、空话、套话删掉。只有这样,论文才能主题鲜明、内容集中、语言生动。

3.轻声诵读纠正差错。诵读是修改职称论文初稿的有效方法。我的经验是,如果修改职称论文初稿时只看不念,文字上的毛病就不易觉察。诵读修改时,要用普通话把论文从头至尾地念下去,听听是否通篇顺口,凡是不顺口的地方,都要仔细推敲斟酌。如此反复几遍,可以把不顺口、不连贯的地方都改正过来。

4.认真推敲反复比较。这也是修改职称论文初稿的基本方法之一。凡是初稿中觉得不妥的地方,如字、词、句、段、观点、素材、结构、表达等,不妨想出两三个修改的方案,同原文中有毛病的地方逐一进行比较,反复推敲,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个最佳方案,进行修改。这样修改,可以改得精确、稳妥。

5.搁置几天过后再改。初稿完成后,作者往往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陶醉于论文的内容和写作结束的成功之中,而少有更多更好的思路与观点,即“肚子里没有什么货了”。而写作初稿时的特定思路与修改初稿的时间相隔越短,修改时越容易受到原有思路的限制,重复同样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把论文初稿搁置几天再改,头脑就会清醒许多,就容易克服原有思路的影响和局限,采取新的思路去思考,从而发现原思路的问题,修改就比较容易。

6.虚心求教请人帮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初稿已在作者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框框,修改时作者很难从这个框框中跳出来,对初稿中的一些缺陷或瑕疵往往不容易发现。把初稿送给同行审阅或请懂行的专家、名人指点,他们会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审视、推敲,从而发现作者难以发现的问题,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作者对这些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消化、理解后再进行修改,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你写职称论文第五讲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