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老师在厦大,是“少年家澍”的续篇,展示了葛老师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到年退休止的经历。锡嘉兄妙笔生花,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信手拈来,“少年家澍”篇,可读性极强;我儿时也有文学梦,工作后才知道文学这个饭碗,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捧得起来的。文采欠奉,但态度至诚。每个细节,尽可能考证到位。包括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这样的论文是如何成文的,整个过程,我尽可能地还原。全文篇幅略长,分期刊出。刘峰谨识。
先生在厦大
——葛家澍教授的厦大岁月
作者
刘峰
宗师
宗师,自然要开宗立派。这里的开宗立派,不是指武侠小说中的那种武当、少林设立一个山头、形成一个存在物理空间的门派和一批信徒;而是类似于ThomasKuhn在“科学革命理论”中所提出的“范式”(paradigm)及其因为共同遵从某一范式而形成的科学家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的领袖人物,自然可以称得上是宗师。换个表述,作为宗师,必须要有其核心的理论观点,这个理论观点能够“滋养”足够多的后来学者。而这些后来学者同样也能成为有影响的人。按照这一标准,先生在年代之后,开宗立派,不仅将厦门大学会计学科带上舞台中央,他自己也是这个舞台中央的主角。
让我们先将时光倒流,看看这之前的每个阶段。
年代。兴化县城。那个算命先生指着少年时代的先生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喝“一大碗墨水”。祖母非常开心,她四个孩子,到了孙辈,这是唯一一个看起来可以承继葛家“文脉”的人选。因此,少不了多给算命先生几分赏钱,也从此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