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交通大学的缘分是从年的参观活动开始的。当时,我们松江二中让高二年级所有实验班的同学前往闵行校区参观了一下午,我们观摩了交大的教学楼和实验室,看到很多研究生在认真地做实验、搞课题。有一位物理系的老师很耐心地告诉我这些仪器的用途,并细致地解答了我的疑问。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最后还在菁菁堂观赏了一出交大学子表演的话剧,这部剧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老先生在求学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曲折。在当时,交通大学给我的感觉就是整个学校充满着严谨治学、认真做事的氛围。
整个高二,我经受着命运对我的种种考验。尽管如此,我还是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不受影响,考试排名还是能够在全年级保持在个位数的水平。在高二暑假,我参加了交通大学举办的为期一周的“瞭望科学夏令营”,再一次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这所百年学府的厚重感。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与我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都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一同参观了交大的角角落落,一同参加了很多深刻的讲座,一同见到了许多优秀的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一校训在当时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经过高三一年的坚持,我在高考中获得了全区化学考生的第一名,再一次获得了交通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的机会,并且在面试中取得了面试老师不错的评价,如愿拿到了安泰经济学类的录取资格。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坚持总算没有白费,所有的付出最后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松江二中的老师们都为我的录取而感动。我和交大的缘分得以继续。
01年9月,我怀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迈入了闵行校区的大门,我不知道在前面等待着我的会是什么,在我的生命里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和事。陌生的专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这陌生而充满未知的一切让一个尚未卸去高中生气息的我有些无所适从。《会计学原理》课上,授课老师高速的讲课节奏以及跳跃式的思维活动让我每次都深感猝不及防。老师认为特别小儿科的内容,可能在我这边看了老半天还不知所以。学了一学期,我连一个会计主体有几张财务报表都搞不清楚,更别说具体的会计科目以及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了。总之,每一次上《会计学原理》对我来说都是一次身心的折磨,好在老师期末考试考得比较简单,凭借自己还算不错的记忆力还是考到了4.0的绩点。除此之外,其他专业课程也有很多新鲜的名词不断涌现,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外生变量”、“到期收益率”、“beta系数”、“准备金率”、“央行注水”、“拨备”、“久期”等等。当时的我完全不知道这些专业知识应该如何掌握,只知道望着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发呆,每天都学得很吃力但最终没有吸收多少进去,感觉学到的东西就是不成体系的一盘散沙。对专业知识的无感让我不止一次后悔过填报安泰。与此同时,我渐渐感受到了宿舍内部越来越深的隔阂,每天回到宿舍都觉得有种莫名的尴尬。我曾不止一次试图消除这种令人不悦的冷漠,但是我每次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除了学业和宿舍关系给我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当时的我还陷入了时长半年多的情感风波,心智尚未成熟的我没能处理好这段情感。在大二*训的时候,我提出了分手,同时也为自己当初草率的决定而感到后悔。这或许就是成长的烦恼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放下内心的纠结,静下心去感知这些专业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会立即找老师解决。渐渐地,我发现这些东西并不令人生厌,而且逻辑性很强,可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一个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多元思维体系。经过两年持之以恒的学习,我的学业表现一直保持在前10%,并在第一届安泰优才春季营中以第一名的总分获得了会计硕士的预录取资格,以及会计硕士新生一等奖学金,达成保研的小目标。平日里,我会抽空帮助同学们学习微积分和计量经济学,也会给他们梳理会计、审计知识的脉络图。
02尽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排在年级前列,但是当时为集体做的事情比较少,因此在本科毕业以后,我下定决心在保证课程学习的前提下为集体多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以补偿本科时欠学院的“债”。在姐姐(年级思*王祎老师)的鼓励下,我肩负起班级临时召集人的角色,在开学第一天的下午召开了第一次班级会议,让大家打破刚见面时的陌生和尴尬,并迅速组建了班干部委员会。说实在话,我头一次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面孔,突然安排这样的集体活动有些紧张,但是想到姐姐对我的期许,我便鼓足勇气,迅速进入了角色。在第一学期的十月,我在其他班委的帮助下组织策划了班级破冰活动。从事前的租借教室、采购茶歇、设计活动到事后的活动记录、拍照留念、场地清理,我带领着其他班委做得有条不紊,安泰其他硕士班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们班团结友爱的氛围。在十一月,我组织了校运会的方阵排练,和榆思支书一起为参加方阵的同学采购了统一的交大棒球衫。在第一学期期末,我帮助教务处的张晓丽老师绘制了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幻灯片。在疫情肆虐的第二学期,我配合姐姐排摸班级同学的身体状况,每天及时上报信息。在去年三月,我协助高静老师制作了会计审计硕士项目推广幻灯片。在第二学期期末,我帮助职业发展办公室收集了班里每位同学的简历和简历册。我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幻灯片制作能力、统计调查能力、会务安排能力都在这一点一滴中得以积累和提升。我很感谢高老师和姐姐给了我很多锻炼做事能力的机会,这是我在硕士阶段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03还有一个人,在研究生阶段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那就是我的导师朱老师,他也是我本科二年级《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老师。朱老师是我在大学里见过的最认真负责的教师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情怀的绅士。朱老师在课程学习、论文写作、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五年前的《中级财务会计》课上,朱老师反反复复向我们强调了“学会计、用会计、懂会计”的重要性,他让我对《企业会计准则》搭建起了基本认知。朱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对会计下了一个精准的定义:“会计是一个企业用以消除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由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四轮共同驱动的人造的信息呈报系统。”这一定义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而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硕士一年级的《财务管理研究》课上,朱老师一再强调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解释力较为有限,需要引入信息范式(经济行为人效用最大化动机假设以及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完备假设)来重构这一体系。朱老师的授课内容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的思维更深入了一个层次。
在论文指导上,朱老师更是尽心尽责。在中期答辩前,朱老师要求我每周都要反馈一次论文进展。朱老师曾对我说过,写论文是一次高规格的学习成果和研究能力的检验。在我看来,写论文还是一次对人心智的检验,看看自己能否在外界的压力下“降伏其心”。在朱老师的指导下,我摸索出了很多数据的获取及整理方法,也明白了在学术论文中应当如何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在临近终稿提交的时候,朱老师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我们的论文,并将一些内容予以了修改。朱老师认真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朱老师对我的职业发展也非常关心。我还清晰记得,在刚上研究生的时候,朱老师花了一整天的时候找我们几位谈未来的职业规划,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套职业发展方案。朱老师叮嘱我们在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学习、思考和研究这三种习惯,还要努力锻炼自己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的贯通能力、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对世间一切的洞察力这三种能力。去年十月,朱老师看了我的简历,并在原先的基础上做了较为细致的润色,使之更具竞争力。在交易所群面前,朱老师还专门抽了一个晚上,给我们几位讲解全面注册制与信息披露监管的相关内容,回答了我们有关证券监管的种种疑问。寒假里有一次朱老师还和我在电话里进行了模拟群面,并且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遇到朱老师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04升入研究生后,我没有放弃以前养成的学习习惯,保持着过往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打好每一门课程的基础,认真做好每一门课程的笔记,用心写好每一门课程的作业。在课程学习上,我为班级同学树立了一个比较好的榜样,最终以稳固的专业基础拿到了全班第一。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还评到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
除了课程学习,我还参加过一些课外活动以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从研究生第一年开始,我参与了“安泰学生服务社”发起的“翼启——领航计划”,和一位刚进本科的小学妹结对,定期为她答疑解惑,为她缓解压力,向她传递本科求学时的经验。在第一学期期末,我参与了安泰学生工作*总支部举办的“喜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并且获得了三等奖的荣誉,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去年四月,我和我结对的学妹一起参加了“翼启——共读”项目,共同阅读了张五常大师的经济学著作,最终写出了一篇得奖的读书报告,并刊登在服务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