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橡果教育专注实战培训:电脑、会计、美工、电子商务、CAD模具、平面设计、新媒体推广、视频剪辑。
摘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的入门,非会计专业及中等生等平均通过率不高。本文作者从《会计基础》科目题型特点分析入手,指出应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认真消化教材,正确分析考试题型,采取针对性的复习方略,并将重点放在综合题上,细分为错账更正法、财产清查、费用的分配和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和利润分配、登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试算平衡表和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等九大类,围绕这九部分进行复习,效果非常好,通过率高。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复习方略会计从业资格(以下简称会计)是作为一名会计必需的入门,对于会计专业大中专生和本科生应该难度不大,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及中职生等而言,每年的通过率并不高,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每年的通过率仅30%,就笔者所在的学校,相当部分财会专业中职生乃至五年制高职生(即初中生直接上高职大专)都感觉很难通过。笔者从事多年的会计《会计基础》考前培训,认为只要采取正确的复习方法,考试合格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复习方略,以期为考生今后的复习和考试引领思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会计基础》科目的题型特点分析
(一)题型模式相对固定。难易适中,但难度有增加的趋势,考生普遍反映年较以往要难,题目有一定的隐蔽性,较灵活,易错。从近三年(―)考试题型看,笔试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分值相对固定,一般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各占50%,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20%,判断题10%,综合题50%。
(二)覆盖的面涉及整个大纲,会考一定的《财务会计》方面的内容,即所谓的超纲题,但分值不大,约5%。
二、复习方略
(一)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
建议选用当地财*局教材,因为这类教材往往紧紧围绕大纲所编,针对性较强,再加上配套练习册及历年的试卷就足够了。
(二)认真消化教材。
一开始不提倡直接做题,先将教材从头到尾每一章节细看,直到看懂。
(三)正确分析考试题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复习方略。
1.客观题的复习策略
客观题的形式一般就是笔者前面所列的三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要想在客观题部分拿高分不太容易,但如果能将教材全部消化后,再结合练习册做题,适当地记忆,答对70%是极有可能的,考试不可能考习题集上的原题,但原题可以当成知识点来记忆,考试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2.主观题(即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综合题在考试中占50%,如果能将这50%基本把握住的话,那么通过考试就没问题了。笔者在帮学生复习时,在本部分花的精力相当多,并根据历年考试题型将综合题归纳了以下九大类(1)错账更正法(―年均考到
几乎每次必考,复习时应搞清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三者的区别。在此将它们的区别归纳如下(2)财产清查
主要是清查结果及处置的账务处理,清查时若发盘盈,则借:库存现金/原材料等存货/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固定)资产损溢反之,盘亏时,则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原材料等存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适用于流动资产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适用于固定资产
除了记账差错应予以及时更正外,无法查明原因的,报批后应进行相关账务处理,主要分以下三类①库存现金
清查时现金长款的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反之现金短款时
借:其他应收款(有责任人赔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②存货
存货的处理容易发生差错,只要牢记存货盘盈时无法查明原因的,冲管理费用;盘亏时若系自然损耗、计量收发错误、管理不善造成,则增加管理费用;由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除保险公司赔付(借记其他应收款)外,其余应增加营业外支出。
③固定资产
相对比较简单,盘盈增加“营业外收入”,盘亏则增加“营业外支出”。
(3)费用的分配和成本结转
出现较多的是不同部门领用原材料的分配、制造费用和生产工人工资在不同产品间的分配。考试形式往往先填表,再完成分录。
①领用原材料的分配
不同的部门领用,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管理部门领用增加“管理费用”,销售部门领用增加“销售费用”,生产部门领用增加“生产成本”,车间管理部门领用增加“制造费用”。特别注意,在建工程领用时应转出进项税,即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②生产工人工资分配
较多的是采用工时分配法,即用生产工人总工资/总工时,算出分配率,再进行分配,其他方法也类似,先算出分配率,再进行分配。
③制造费用分配
一般按产品工时比例分配,同上,也是先算出分配率,再结转生产成本。
(4)本年利润结转和利润分配
①将所有损益类账户与本年利润结转,根据公式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计算出所得税费用,并予以结转,计算出净利润。
②将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
③按税后净利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分配股利。
④将已分配的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结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