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协网原创视频
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级职称,就连快递小哥也可以评职称了!近日,随着《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历时5年的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涉及约万专业技术人才。
应该说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受惠人员之多,是此前罕见的。改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也顺应民心,我们应该为此点赞!特别是此次改革尤其强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对于纠正过去长期存在的唯论文是取的人才标价标准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去年有一则消息引发热议,就是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华松依然被评为教授,他所凭借的是出色的教学工作业绩。我想说这样的例子还不够多,这说明改革还需要再努把力,破除各种各样的思想桎梏,让人才评价更为合理,更能符合行业特点,而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
当然也不要过度解读蒋华松的例子,蒋华松的经历不适合所有行业。同样我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不唯论文不等于不需要论文,不能误认为不再以论文为职称评价的唯一参考标准,就是不重视论文了,甚至在人才或职称评价中就不考虑论文了。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论文仍然是重要的评价标准,特别是高质量的论文甚至会影响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发展。
历史上年,香农发表了信息论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在所有通信的基础;年,图灵向伦敦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题为《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的论文,正是在这篇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中,图灵开始提出著名的“图灵机”的设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可计算性理论。著名数学家张益唐58岁,沉默了30年,仅发表一篇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就突破孪生素数的世纪难题;而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数学界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应该冷静地看到,中国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但顶级世界学术刊物上的中国论文差距还很大。美国《Cell》、英国《Nature》和美国《Science》是国际公认的三种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发表在三大期刊上的论文,大都是极高质量、极高水平的论文。在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CNS的论文对指导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历史上中国人第一次发起对CNS的冲击还是清代,徐寿的《考证律吕说》由傅兰雅译为英文,于年在Nature发表,成为中国科学家在Nature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年CNS三大顶级刊物,美国发表篇论文,中国仅为篇,名列第四,差距显而易见!
应该认识到,我们提倡要写有价值、高水平的论文,不唯论文不是讲不要论文,不唯论文也不等于不讲学术论文。论文本身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论文评价体系,而是要破除“以论文论英雄”的人才评价机制。
在新时代科学的春天里,既要正视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短板,冷静客观做出合理研判和决断,又要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气概,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科技工作者要扎根于人民的沃土,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找到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真正把我国从科技大国变为科技强国,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强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张云勇(全国*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绘图:崔姝音编辑:魏芯蕊审核:周佳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